一、CMMI Dev中20个核心实践域的关联关系简介
20个PA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Doing)工程类:Doing类实际上映射为工程活动,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同行评审……
第二类是(Managing)管理类:比如做估算、做计划跟踪、做风险管理。管理类需要再细分,管人、管事、管风险、管不确定性……
第三类是(Enabling)支持类:比如决策分析,原因分析……
Zui后一类是(Improving)改善类:比如EPG,按照PDCA循环持续改进。
所以20个PA可分为这四大类,这四大类基本把开发有关的活动都覆盖到了。
二、CMMI的成熟度级别和级别PA域简介
在CMMI2.0中,它定义了每个PA都有1级、2级、3级、4级、5级的实践。有的PAZui高能到5级,有的PAZui高到4级。CMMI1.3将PA划分了等级。在CMMI2.0中,是把实践划分为了等级,实际上是更灵活了。
在企业当中进行评估的时候,也是分了两类等级。一类是成熟度等级,还有一种是能力等级。能力等级在我们实际当中遇到的评估比较少,能力等级评出来的PAZui高是到3级。
能力等级和成熟度等级的差别在哪呢?成熟度等级就像是套餐,按照已有规定来做。能力等级更像你在单点,就想吃这个菜,我觉得这个做不好,就专门评这个PA。能力等级Zui高到3级。
三、只有Zui小集合的实践,能通过CMMI评估吗?
不能。想要通过CMMI成熟度评估的要求是目前公司的流程覆盖了CMMI的要求。如果说参考了CMMI,我有实效,这个说法是可以的。其次,我们要注意为什么要求有流程?
第一点要注意的是,在公司内部,只要有一个固定流程来做事情,同时定义了这些活动的先后顺序,那么这个流程就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区别在于这个流程是可重复的流程还是一次性流程。
第二点就是这个流程是只存在于头脑中还是已经文档化了?如果流程不需要文档化,就能够养成习惯,形成一个固定套路。比如编写一个两个数Zui小公倍数的程序,这个流程并没有规范的文档,但已习惯性地按照第一步输入代码、第二步点击执行的步骤来进行,那这就是约定俗成的流程。但如果想让不管是谁来做都能做出相同执行时间的程序,那这就会有一个问题:每个人使用的逻辑运算不一样,程序的质量也会不一样。那我们怎样来保证执行时间一样呢?那就需要文档化的流程:指定逻辑运算。文档化流程的价值在于把经验教训汇总起来,形成一个固定套路,让成功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