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解读(三十七)谈谈国军标质量管理中的运行(二十一)
智能化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智能化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通过智能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精准、便捷的生活和服务。
创新发展
例如,智能家居可以让人们通过手机或语音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智能交通可以通过智能信号灯和智能车辆提高交通效率,智能医疗可以通过智能化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需要时,组织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
组织应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输出状态。
当有可追溯要求时,组织应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并应保留所需的成文信息以实现可追溯。
组织应实施产品的批次管理,以确保:
a)按批次建立记录,详细记录投料、加工、装配、调试、检验、交付的数量、质量、操作者和检验者,并按规定保存;
b)使产品和服务的批次标记和原始信息保持一致;
c)能追溯产品和服务交付前的情况和交付后的分布、场所。
二、标准的理解
本条款规定了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以确保生产和服务标识清晰,状态明确,并在必要时能够追溯。目的就是为了识别输出及其监视和测量状态。防止过程输出或其监视测量状态的混淆和误用,以及实现必要的追溯。
1.标识。标识是指通过标记或记录等方法来识别产品和服务,或者来识别产品和服务的特定状态,应在产品和服务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标识。通常可分为产品和服务标识、产品和服务状态标识以及可追溯性标识(即唯一性标识)三种。
产品标识包括产品的名称、序号、承制单位名称(或代号)、质量状况、生产日期、批号、保存期限、警示等内容。其作用是用来区分容易混淆的不同产品,以防止错误地加工和使用。
确定产品标识方式,例如色标、标签、标牌、电子标识等。内容可能包括:产品名称(型号、图号、代号)、研制阶段、关键件(重要件)、紧急放行(例外放行)、所处工序、质量状况、生产批次或编号、生产单位、生产者、检验者、制造日期(检验日期、油封期、保管期、库存期)、产品处置使用和防护要求、安全警示等。
2.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指“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以便考察产品的来源、过程和去向,系统排查批次性问题。对于有可追溯性要求的产品和过程,组织应明确追溯性标识及其管理办法。产品的批次号通常是可追溯性标识的一种方法。某些情况下,追溯性标识也是产品标识的一部分。
组织应识别并管理可追溯性标识。不同组织的不同产品由于其要求不同或特殊性,可能会有可追溯性要求,需进行追溯性标识,可直接在产品上标识或在随件周转的记录或文件上标识。产品的批次号是产品可追溯性标识的一种方法。可追溯性标识应具有唯一性并保留记录。
3.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是指在同一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输出进行合格判定的即时状态描述。通常标记为待检、已检待定、合格和不合格,以防止混淆不同状态的输出,特别是防止错误放行或误用不合格品。
组织应确定状态标识方式。根据策划在规定的场所设置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例如,在输出上直接标识(如无损检验的标识、标签、印章、标牌等);设置区域性标识;在其随件周转的有关记录或文件上标识(如加盖检验印章、工序流程卡、质量跟踪卡)等方式。
4.批次管理。批次管理是指为保持同批产品的可追溯性,分批次进行投料、加工、转工、入库、装配、检验、交付,并做出标识的活动。批次性管理是对可追溯性要求的细化和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行批次管理的“五清”,即产品批次清、质量状况清、原始记录清、数量清、炉批号清;“六分批”,即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转工、分批入库、分批装配、分批出厂。应保持批次标识。批次管理应与生产组织形式相适应,并考虑经济合理性。
按批次建立记录,如随工流程卡,用于记录本批产品的投料、加工、装配、调试、检验、交付的数量、质量状况、操作者和检验者。这是过程实施的记录,应予以保存。批次标识应与产品和服务的原始记录一致,如产品和服务批号、型号、日期等,同时应对需追溯的情况作出相应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