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13382035157

构建工业领域“零碳”体系,“零碳”工厂的创建路径

更新时间:2024-12-04 07:08:00
价格:请来电询价
联系电话:4009992068
联系手机: 13382035157
联系人:贯标客服
让卖家联系我
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非营利组织EMBER的统计,中国、美国、印度仍然处于全球碳排放总量前三位,中国在2019年碳排放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7%,美国以11%的排放量排名第二,印度以6.6%的排放量排名第三。全球碳排放总量前八位国家和地区见图1。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据公开信息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6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绝大部分完成时间在2050年;作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覆盖全球CO2排放量65%以上,占世界经济规模的70%以上;已有超过800家企业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超过50家企业宣布已经实现碳中和。


“零碳”的内涵


我们常说的“零碳”有“净零碳”和“碳中和”两重概念。2018年,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对“净零碳建筑”的定义为:高效节能的建筑所有的能耗都由现场或者场地外的可再生能源提供,以实现每年的净“零碳”排放。


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将“碳中和”定义为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以上两个解释不难看出,“零碳”并不是不排放CO2,而是通过节能减排、建设新能源项目、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或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对于高能耗和高排放企业,显然通过这些措施完全不能实现,允许通过购买碳信用方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零排放,也就是“碳中和”。


构建工业领域“零碳”体系


工业领域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比重超过70%,因此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领域,推进工业领域“零碳”体系建设,可参照工信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案,开展“零碳”工厂、“零碳”产品、“零碳”供应链、“零碳”园区建设,其关系见图2“零碳”制造体系图。



“零碳”工厂:注重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指范围1、范围2碳排放,是园区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零碳”产品:注重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原材料的碳排放,主要指范围1、范围2、范围3碳排放,是供应链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零碳”园区:所属工厂(企业)及园区内公共设施、附属设施碳排放的集合。“零碳”供应链:工厂所有产品碳排放的集合。


典型企业的“零碳”创建案例


▌国际巨头企业减排路径


国际巨头企业早已布局“零碳”工厂以及“零碳”供应链建设,如埃克森美孚提出2025年实现碳净零增长,苹果公司宣布到2030年将在其整个业务、制造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碳中和。碳排放较大的国际化工企业给出了“零碳”参考路径。见表1。



▌国内“零碳”工厂案例


2021年,中国出现了一大批“零碳”工厂,覆盖化妆品、电子、机械等行业,主要为排放体量不大、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创建路径见表2。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零碳”工厂的创建路径


▌“零碳”工厂创建常见误区


随着国内“零碳”工厂创建的火热,很多企业在“零碳”工厂创建时争做“第一”,各种媒体上不断出现“XX行业第一家‘零碳’工厂”“XX省/市第一家‘零碳’工厂”等报道,但往往企业在“零碳”工厂创建的路上走入了误区,


1)碳排放核算误区。企业的碳排放包含范围1、范围2、范围3,我们所谓的“零碳”工厂至少包含范围1和范围2,而有些企业仅仅关注了范围2中的电力,而忽略了范围1及范围2中的蒸汽。其次,对于电力的碳排放因子选择有很多方法,有省市级碳排放因子、区域级碳排放因子、国际通用碳排放因子,不同的碳排放因子对碳排放量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


2)购买碳汇误区。在碳中和规则下,允许企业通过购买碳信用方式中和其多余的碳源,致使部分企业在自身节能降碳工作还有很大空间的情况下直接通过购买绿电、CCER等方式进行中和,以达到“漂零”的宣传效应。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3)短期行为误区。“零碳”工厂创建是个短期目标,而持续保持碳减排及“零碳”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涉及碳信用的购买成本,往往一些企业仅拿到一年的“零碳”认证之后,就不再持续开展节能降碳工作,不再保持证书的有效性。

▌“零碳”工厂创建的原则


“零碳”工厂创建应有组织、有计划,并在政府节能降碳政策的宏观指导下进行,因此,企业开展“零碳”创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节尽节原则。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先实施自身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再通过碳抵消方式中和其不可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整个工厂的“零碳”排放。


2)准确性原则。工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应完整,包含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排放源含7种温室气体。碳排放因子选取应准确,按照管理层级就近原则,优先选取本地碳排放因子,其次选取区域排放因子,Zui后选取国际通用排放因子。

▌“零碳”工厂创建路径


“零碳”能源是实现“零碳”工厂的基石,国际上“零碳”工厂的创建路径普遍依赖于“零碳”能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以及颠覆性负碳减排技术。


2021年,我国原煤、原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约83%,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总发电量中火电占69.5%,水电占14.3%,核电占4.5%,风电占7.9%,太阳能发电占3.9%,见图3我国2021年各种能源发电量占比,可见我国企业实现碳中和难度之大。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因此,国内企业实现“零碳”工厂路径可根据国情分为三步走。



1)快速减碳:我国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约为0.49 tce/万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发达国家的2.1倍,提升能源效率是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Zui直接、Zui快速、Zui经济的方式。


能效提升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工业通用节能设备、能源梯次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等。国际能源署(IEA)研究表明,能效提升的累计碳减排贡献率约为20%。


2)强力减碳:能源系统的快速“零碳”化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必要条件之一,“零碳”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光伏、风能、水力)、核能、氢能、生物质能等。近年来,光伏、风能、水能、氢能、生物质能等“零碳”能源技术成本大幅下降,在价格上相对于化石能源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光伏,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潜力。


预期碳减排贡献Zui显著的依次为氢能、风电、光伏,这三种能源到2050年的减排贡献率总计可达70%左右。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3)深度减碳:当减碳潜力充分释放后,剩余部分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只能通过深度脱碳行为来中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


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碳汇措施,同样是实现深度减碳“Zui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CCUS将贡献约14%的CO2减排量。

▌“零碳”工厂创建的难点


快速减碳具有普遍适用性,强力减碳主要依托于国家“零碳”能源的整体转型,深度减碳需要依托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


因此,对企业而言,在实现快速减碳后,可以通过直接购买相应的碳信用的方式来实现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同环境效益。创建“零碳”工厂需求迫切,但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实现“零碳”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不同。


从能耗规模分析,低能耗企业实现“零碳”较容易,可快速实现“零碳”;重点用能单位以下的企业通过一定时间的创建及购买碳汇,也可在短期内实现“零碳”;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


重点用能单位尤其是万吨标煤企业有80%以上的碳排放需要购买碳汇来实现中和,每年带来的经济支出占能源费用的15%左右,随着碳市场价格的持续增长,费用可能成倍增加,实现“零碳”难度较大,需要依托我国新能源的低碳转型

联系方式

  •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道10号三宝科技园1号楼B座6层
  • 电话:4009992068
  • 联系人:贯标客服
  • 手机:13382035157
  • 微信:13382035157
  • Email:ha100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