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VDA6.3与PFMEA的联系
汽车行业的质量人员大多都知道VDA6.3,这是因为除了不仅是许多主机厂的“填鸭式”要求,其本身也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过程审核方法。然而对于运用其进行审核,相信有相当多的人具有一定的困惑,就是审核时候不知道如何着手,不知道怎么找风险,—-少数只了解皮毛就以为自己很厉害的人,即所谓的“从三到万”的类型除外。
对于PFMEA,2019年新的VDA&AIAG版本发布以来,单从商业角度也着实火了一阵,有部分企业过去的FMEA自己都不知道写了什么,更别说运用FMEA进行风险分析了,但是究竟是旧版的可理解性或可运用性略差,企业正好甩锅于此;这下好了,新版发布了,救星来了,赶快学习,好把FMEA做的更“漂亮”一些。其实忘了初心—风险分析。 其实如前所述,这两个质量工具都是“风险分析”的工具。VDA6.3通过识别过程(本文单指制造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其潜在的风险以及既有的风险,也就是所谓的过程质量能力,Zui后评价过程的输出即产品的质量能力;有必要补充一下,究竟什么是质量?ISO9000里定义的很清楚“一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因此,产品的质量能力就是产品特性满足各方要求的程度,这里程度一词是广义的,既包括在不在要求范围内,也包括其分布状态,即变差的大小。由此,笔者这里不妨提一个小技巧(个人经验,无任何quanwei性):审核某工序时,先看一下该工序的结果是什么,也就是说该工序形成了什么样的产品,具有哪些产品特性,再反推到过程中,看看究竟人机料法环哪些要素直接作用形成这些产品特性,如果某要素出现问题(所谓的风险),会导致产品特性可能出现不符合要求,然后沿着该要素的控制方式调查,直到发现确实出现了不受控的情况(这里也可以适当运用5Why),于是审核发现有了。说了半天,回到过程审核的本质上来,就是通过识别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各要素其潜在的或既有的风险,Zui终评价过程是否会产生合格产品的质量能力。
再看PFMEA,以新版为准,结构分析中,划分三个层次,Zui后一个层次,正是称为过程要素,也正是人机料法环;第二个层级是工序,其功能本质上就是产生什么样的产品,所以当产品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时候,就是失效模式,这样的失效模式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到第三级过程要素中去逐一识别;通过头脑风暴和以往经验识别了足够全的失效原因,再针对原因进一步评价从而得出AP优先级,AP是谁?不就是控制计划的控制方法吗?
由此看来,审核P6和PFMEA简直是异曲同工了!先别急着下结论,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过程审核中对于料的风险,如果有,也是必查的,这是因为已经到了批量生产阶段,所有的会导致客户得不到想要的产品状态的原因都要识别出来;
而对于PFMEA,却规定每一道工序的输入(料)是符合设计要求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做PFMEA时,习惯性地甩锅给上游工序,而忘了识别本工序其他要素的风险这个初心;
而且PFMEA中规定“料”为生产辅助材料,比如涂料,润滑油这类;
和原材料的区别在于,原材料经过工序处理Zui终变成了产品,而辅料只是直接作用在产品制造形成过程中,但是不会随产品流到后面的工序。
PFMEA是事前的行为,即在产品制造过程策划中作出的对潜在的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而P6审核的是量产时所存在的风险,既包括已有的,也包括潜在的,潜在的风险往往是因为策划过程中未识别完全而带到量产时,确切地说就是PFMEA做的不够好。